|
因为一句直白的广告语“爱我就给我哈根达斯”,在国内,哈根达斯视乎成为了高端冰淇淋的代名词。但当你在旅游时走到一家看似不错的冰淇淋店的时候,老板会告诉你,我们的是“意式冰淇淋”,不是“冰淇淋”,这是他们对于自己和哈根达斯的区别。 今年夏天,众多中高端冰淇淋品牌在冷饮市场认知度更高了,他们强调健康无添加,价格也都在20元以上,消费者也不仅仅局限于线下售卖,有些冰淇淋开始扩展线上渠道。 消费场景的变化,让冰淇淋逐渐在国内成为一种消费习惯。根据报告显示,中国城市消费者把冰淇淋当成在家休闲的零食,相比2015年之后只有39%。 因为东北大板的成功,很多冰淇淋品牌更是把握住了老字号冰棍的名气,但是实际才诞生了一年,他们在各个电商平台和电商购物街上收获颇丰。蒙牛、伊利等传统厂家倾向于新进入者而言,*条码费。经销商代理费等渠道费用都是不小的支出,这么做成本比较高,也无法和大品牌竞争。 大品牌的迟缓发展确实给了新晋品牌更多的发展机会。对于提前阿门而言,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更具随机性的消费行为变成刚需,让消费者愿意储备冰淇淋。其次就是创意的迭代,更多丰富的口味创意,和形象创意会为自己的品牌赢得更多的消费青睐。物流成本和冷链也是能够扩大销售版图的有效方法,联合生鲜电商,致使销售半径扩大,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市场。 大品牌也开始尝试投资“健康”冰淇淋,雀巢去年改良了旗下一款桶装冰淇淋配方,联合利华也推出了自己的健康新品。不过国内的冷饮公司投入动作并不大,毕竟对于乳业来说这只是创新收入的增量,在总体业务中占比还是很小的。 |